3d打印技术原理

  3D打印技术,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,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逐层添加材料来创建三维物体。以下是3D打印技术的一些核心原理和步骤:

  1.   数字设计:

    • 3D打印始于创建一个数字模型。通常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(CAD)软件来设计这个模型,或者通过3D扫描获取物体的数字化版本。
  2.   切片处理:

    • 数字模型需要被切片(Slicing)成一系列的水平层。这是因为3D打印机逐层构建物体,这些切片文件包含了每一层的打印路径信息。
  3.   材料选择:

    • 不同的3D打印技术使用不同的材料,如塑料、金属、树脂等。材料的选择取决于所用的打印技术和应用目的。
  4.   打印过程:

    • 熔融层积成型技术(FDM): 热塑性材料(如PLA、ABS等)通过加热后在一个喷嘴中熔化,然后通过喷嘴按路径沉积材料。
    • 立体光刻(SLA): 使用紫外激光固化液态树脂,将其逐层固化形成固体。
    • 选择性激光烧结(SLS): 使用激光烧结粉末材料(如尼龙、金属等),逐层熔融形成固体。
  5.   后处理:

    • 打印完成后,可能需要进行后处理步骤,如去除支撑结构、打磨、上色或表面处理,以提高物体的表面质量或实现特定功能。
  6.   精准与忠实:

    • 打印的精度和细节的保留取决于打印机的分辨率和所用的材料性能。

  3D打印的应用非常广泛,从快速原型制作、制造复杂零件到个性化医疗设备等,创新潜力巨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