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打印注塑模具(硅胶模具3d打印)

现在的3D打印机,都是直接把物料一层层堆在一块大平板上,导致需要打印镂空、腾空的部分时候必须额外用很多物料做“支架”,造成了浪费也增加了后期工作量。如果可以,用一个可变形的工作平台,不是等着物料往上堆,而是主动去找物料。工作平台用高弹性记忆材料制造,下面有数以亿万计的可活动支柱组成阵列,根据要打印的形状,支柱自动调节高低,改变工作平台的形状以在恰当的时候支撑打印材料。等打印结束后,所有支柱自动归位,工作平台恢复平面。

这个构想就是把3D打印和注塑脱模结合了一下,其实就是用升降支柱和记忆材料平面组成一个可变形的模具。如果想要做得很贴合、很细腻,工作台表面的材料必须非常柔软细腻,而且支柱必须尽可能地细、组成的阵列必须尽可能密集。

总觉得这个构想的成本比浪费点物料更高,而且不可能完全杜绝物料的浪费。

或者可以简单一点,用一种足够细腻记忆材料制作3D打印的工作平面,这种材料受外力的部位会变形,但不受力的部位会保持不变,在特定的电流通过时自动复原。这样就可以用活动范围更大的3D打印的喷头在打印平面怼出一个凹下去的“模具”,打印完了、通电自动复原,也可以极大的节省物料的浪费。

既然到这一步了,干脆再彻底点——可否研发一种记忆材料,不通电耐高温、耐高压,通入电流会变得像橡皮泥一样柔软而细腻。通电后,在记忆材料表面按压出特定形状的凹槽,断电就成了一个坚固耐用的模具,注入物料,物料凝固后再通电,记忆材料软化恢复平整,同时完成脱模。按压凹槽的过程可以用编程机器人完成,不怕麻烦也可以手动按压,但是注意做好绝缘防护。总之就是一种可以很方便、很快速的无限重复利用模具。

有力气玩这么一堆不如琢磨琢磨给光固化3D打印的材料范围拓展一下,这个更靠谱。

或者干脆玩大的!!

数以亿万计的纳米机器人,每一个都是由耐高温、耐腐蚀的合金制造,盛放在一个有电磁场的半密封容器中,电磁场为纳米机器人提供能量,也向机器人输入指令。纳米机器人体积极小,不通电不执行指令时状态无限接近液态金属;通电并输入指令后,纳米机器人会快速彼此紧紧相连接,形成一块高密度“金属材料”,同时在内部构建成一个真空或接近真空的空腔,根据指令的不同,空腔可以是任何形状,构成一个精密的临时模具。这时可以由耐高温注射器向空腔内部注射融化后的物料,金属的导热性很强,物料进入后很快便凝固,等完全成型后,纳米机器人断电,再度分解为“液态金属”,凝固后的物料会漂浮起来,完成制造。

最后一个纯粹是科幻小说了。

人类工业发展的每次质的飞跃都是能源和材料的突破。